• 首页
  • 云游戏和网页游戏的区别介绍
  • 产品展示
  • 新闻动态
  • 新闻动态

    火是什么形态?固态、液态,还是气态?一篇文章让你读懂火是什么!_火焰_分子_氧化

    发布日期:2025-07-07 01:26    点击次数:123

    拿着打火机“啪”的一声,火苗就会“腾”的窜起来。看着眼前这团正在燃烧的火焰,可能很多人还不知道,火的形态到底是什么?固态、液态,还是气态?答案其实都不对。

    网络人,有人给出了这样一种比喻。如果把物质状态比作一个班级,固态、液态、气态是三个老资历的普通生。而火,却是一个让老师都挠头的“特殊生”。

    初中物理课上的物质“三态”,取决于分子间的作用力和活动范围。其中,固态分子是坐得笔直的学生,液态分子是扭来扭去的学生,至于气态分子则是满教室乱跑的学生。可是火呢?居然连分子都没有!

    原来,当燃烧的时候,高温会让原子的电子直接“离家出走”,只剩下带正电的离子和自由电子。这种由离子、电子和中性粒子组成的混合物,叫“等离子体”。

    展开剩余65%

    2023年,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发现,如果蜡烛火焰超过800℃,30%的气体都会变成等离子体。也就是说,你家厨房的烛火,和闪电、极光、太阳表面是“亲戚”。难怪古人总把火焰当神灵,因为它确实是物质世界里的“异类”。

    科学研究发现,当天然气中的甲烷燃烧时,一个甲烷分子遇到两个氧气分子。氧原子会凭借极强的氧化性,硬生生“拽走”甲烷分子中的氢和碳原子。氢原子被分离出来再与氧结合,生成水,这个过程会释放出大量能量。

    紧接着,碳原子也与氧结合,初步形成一氧化碳。这些新生的一氧化碳和氢原子,在高温下处于极其活跃的状态,它们发出明亮的蓝光,构成了火焰的内核。

    随着反应向外围扩散,温度稍有降低,大约在1000℃左右,一氧化碳继续与氧气反应,进一步燃烧生成稳定的二氧化碳。这一阶段释放的能量相对较少,不足以激发强烈的蓝光,但足以让火焰外围的钠、钾等杂质原子“兴奋”起来。

    这些杂质原子吸收能量后,电子跃迁到更高能级。当电子回落时,就会以光子的形式释放能量,发出黄色的光,形成火焰外围温暖的光晕。

    而且,这些反应并不是孤立发生的,而是环环相扣的链式反应。一个反应释放的能量,会作为“启动键”,触发周围更多燃料分子参与反应,产生更多的光和热。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,只要第一张牌倒下,后续的反应便一发不可收拾。

    科学家还发现,火的破坏力和“火焰传播速度”有关。普通木材火焰蔓延速度约0.5米/分钟,但是遇到松针、汽油,速度飙升到10米/分钟。如果,当环境温度超过600℃,空气被加热成等离子体,火焰能以300公里的时速瞬间吞噬整片森林。

    不管怎么说,火对于人类来说太重要了。正是因为有了火的存在,人类才告别了茹毛饮血的年代,促进了人类身体和大脑的发育。

    发布于:上海市